欢迎进入山西奇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News

服务热线15235932388

作物为什么需要钾呢?

作者:山西奇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4-04-20 点击:1

202404211051.gif

为什么植物需要钾

我们都知道作物生长需要的大量元素是氮磷钾,但是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植物需要钾?我们一起来聊一聊。

植物生理学上称:钾的重要作用是因为钾 (K+) 调节气孔的打开和关闭。

那么,什么是气孔呢?气孔是位于叶子下侧的小孔,使植物能够与环境交换气体。首先,气孔允许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氧气和水,冷却我们的星球并补充我们的氧气供应。当然,它们可以让植物生长!钾是仅次于氮的重要元素。它是植物的必需营养素,需要大量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它影响植物果实或花朵的形状、大小、颜色和风味。植物以离子形式 K+ 吸收钾,肥料中钾的有效形式为K2O

 

202404214856.png

钾在植物中的多种作用

1、在光合作用中,钾调节气孔的打开和关闭,从而调节二氧化碳的吸收。

2、钾可激活酶,对于三磷酸腺苷 (ATP) 的生产至关重要。ATP 是植物组织中发生的许多化学过程的重要能量来源。

3、钾在植物水分调节(渗透压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植物根部吸收水分和通过气孔损失水分都受到钾的影响。

4、众所周知,它可以提高抗旱性。

植物中蛋白质和淀粉的合成也需要钾。钾在蛋白质合成的几乎所有步骤中都是必需的。在淀粉合成中,负责该过程的酶被钾激活。

 

缺钾会导致植物异常

通常症状与生长有关

 

202404212123.png


褪绿。

生长缓慢或发育迟缓。

对温度变化和干旱的抵抗力较差。

落叶。

对害虫的抵抗力差。

根系脆弱且不。

花朵和/或果实的成熟不规则。


相关标签:
六月份葡萄综合管理措施一、摘心从开花前到开花时是结果树摘心适宜的时期。目的是控制新梢旺长,使养分集中到果穗上,果穗发育,提高座果率。新梢摘心的程度以生长势为准:壮梢在花序以上保留6-9片叶;中等壮梢保留4-5片叶;弱梢可不摘心或留2-3片叶。二、副梢处理半结果幼树及架面较空时,副梢全部保留,前端1-个一次副梢留3-4片叶摘心;其它各级次副梢均留1-2片叶反复嫡摘心。初结果树果穗以上副梢保留,留1-2片叶反复摘心;果穗以下副梢全部抹除。盛果期树,各次副梢均留前端1-2个,其余副梢一律抹除,留下的一次副梢4-6叶摘心,二次、三次副梢3-4叶摘心。三、绑梢结合摘心将新梢及时绑住,固定在铁丝及架面上,利于架面光照,实现主体结果。强旺梢可弓形或水平绑梢;过旺梢可先扭伤基部;弱梢先直立绑,长旺后再按旺梢处理。病虫害发生特点1、白腐病6月初,叶片和枝蔓首先发病。叶部病斑多出现在叶缘处,近圆形红褐色、较大,斑上常有深浅交错的轮纹。枝蔓发病,初生条状褐斑,迅速扩展,围枝一周,病部凹陷,从皮下生出密集的小黑点,后期病部皮破裂,肉质部分腐烂散落,仅留维管束,呈“披麻状”。6月中下旬,先从近地面果穗开始发病,初期主要危害各级穗轴,皮层成黄褐色腐烂,病皮易拈掉,病组织有土腥味。后期果粒开始发病,病部呈淡褐色腐烂,表面密生灰色小点,小点上溢出灰白色粘液,使整个病果呈灰白色,因之成为“白腐病”。初发病果易受震脱落;失水干缩后呈猪肝色僵果,很难脱落。该病常常严重发生,造成巨大损失。从6月上旬开始喷药预防是控制危害的重要措施。2、炭疽病果实着色前开始发病,采收前严重发生。该病主要为害果实,是葡萄上的另一种果实病害,着色前发病,形成近圆形,黑色蝇粪状病斑,只限于表皮;近成熟时病斑扩展,新侵病时,病斑近圆形、凹陷、黑褐色,皮上突出呈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潮湿时黑点上溢出粉红色粘液,6月中下旬可见到早期病果,应该开始喷药预防。3、黑痘病主要危害幼嫩组织如幼果、嫩梢、幼叶等。病斑中部灰白色,外部深褐色,边缘紫色,斑上常有小黑点。扎娜、玫瑰、红地球等品种比较感病,巨峰品种较少发生。4、穗轴褐枯病危害幼嫩穗轴,6月后逐渐停止发生。5、霜霉病多雨年份6月上旬即开始发病;干旱年份6月下旬开始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穗轴、卷须和嫩梢。病部着生白色霜状霉层是该病的主要特点。“红地球”品种高度感染霜霉病。6月上、中旬应当开始喷药防治。6、褐斑病6月中下旬可见少量病斑。只危害叶片,病斑圆形、褐色、背面有灰褐色霉菌。叶上病斑多时可造成早期落叶。6月是多种病害开始侵染、逐渐发生、加重为害的关键月份,适时喷施有效药剂是保证葡萄正常生长发育,控制病虫为害,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对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褐斑病等多种病害要及早防治。新近发展面积较大的红地球品种对霜霉病和黑痘病抗性很差,从6月开始,注意防治。发现葡萄红蜘蛛为害,可选用适当杀螨剂。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氨基酸液体肥 氨基酸肥料 氨基酸液体肥 肥料 氨基酸液体肥 氨基酸液体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