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山西奇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News

服务热线15235932388

我们该如何治理盐碱地,怎么样向盐碱地要粮食?

作者:山西奇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4-10-28 点击:0

202411093903.gif


盐碱地概念

盐碱地是盐土和碱土以及其他不同程度盐化和碱化土壤的总称,含盐量或碱化度较高,土壤结构不良、易板结,有机质含量低、养分贫瘠,土壤保肥能力弱,影响作物生长,是一种性状较差、肥力较低的退化土壤。

土壤普查的盐碱地包括盐碱耕地、盐碱林地、盐碱草地、盐碱湿地、盐碱未利用地等。国土调查对象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属于未利用地的盐碱地(指表层盐碱聚集,生长耐盐植物的土地,按未利用地管理)。盐土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和硫酸钠等水溶性盐,多属中性盐,其含量一般大于0.1%;碱土(苏打盐碱土)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其碱化度(土壤交换性钠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比)一般大于5%。与之对应,盐碱地治理包括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和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两方面:前者是对现有耕地进行改造提升,降低或消除盐碱障碍,有效遏制耕地盐碱化趋势,提升耕地质量;后者是对适宜利用的盐碱林草地、盐碱未利用地等进行科学合理开发,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

 

202411091097.jpg



盐碱地成因

盐碱地多形成于土壤母质含盐量高、气候干旱、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化度高、地势低洼缺少排水出口的区域,随着水分蒸发,地下水和土体中的盐分集聚到地表,导致土壤盐碱化。盐碱地的成因主要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据此也可以将土壤盐碱化分为两种类型:原生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

原生盐碱化的主要成因:

一是降水量小,蒸发量大,高含盐量成土母质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

二是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

三是地下水位和矿化度影响土壤盐碱化,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

四是河流两岸因河水侧渗使地下水位抬高,导致积盐;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形成滨海盐碱土。

与原生盐碱化相比,次生盐碱化主要由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引起,如长期使用盐分含量高的微咸水或工业废水灌溉、不合理施肥、重灌轻排、土壤改良剂中盐分残留等因素加剧了盐分在土壤中的积累,造成耕地次生盐碱化。

盐碱地分布

按照地理区位、土壤因素、气候条件以及盐碱成因等,可将我国盐碱地分为五大类型区。

一是东北苏打盐碱区。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西部和西辽河平原等地区,以苏打盐碱土为主,土壤质地黏重,湿时兜水不漏,干时刀枪不入,治理难度大。

二是西北绿洲盐碱区。主要分布在甘、新等省(区)的广大干旱、半干旱内陆区,盐碱地面积大且连片分布,土壤含盐量高,以氯化物硫酸盐复合型为主。

三是黄河中上游灌区盐碱区。主要分布在晋、蒙、陕、青、宁等省(区)的引黄灌区,土壤盐分以硫酸盐和氯化物为主,气候干旱以及不合理灌溉导致了土壤次生盐碱化。

四是滨海盐碱区。主要分布在津、冀、辽、苏、鲁等省(市)的沿海地区,这些区域地势低洼,主要受海水影响,地下水水位和矿化度高,土壤盐分以氯化物为主。

五是黄淮海平原盐碱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鲁、豫等省(市)的内陆平原地区。受黄河、淮河、海河等河流洪涝灾害和排水不畅影响,该区域历史上内涝、盐碱严重,经过治理耕地已基本脱盐。

提问

盐碱地改良措施

回答

目前,国内外各种盐碱地改良措施可归为四类。

一是工程措施,包括建设灌排渠系(明沟、暗管、竖井)、平整土地、掺沙降容等。通过灌排体系,淋洗和排除土壤盐碱,科学调控地下水位,是治理盐碱地的根本途径。

二是农艺措施,包括合理灌溉、深松深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解决盐碱地有机质含量低、质地黏重、土壤板结等问题,调节土壤水肥气热,逐步提升土壤肥力,增强土地生产能力。

三是化学措施,是指向土壤中添加化学改良物料,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洗盐排盐效率,作物生长。

四是生物措施,包括种植盐生植物、耐盐绿肥和饲草,施加土壤有益微生物,以渔降盐治碱等,加速耕层熟化,脱盐改良。

 


相关标签:
        氨基酸肥料 氨基酸液体肥 肥料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氨基酸液体肥 氨基酸液体肥 氨基酸液体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