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山西奇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News

服务热线15235932388

肥害?让人头疼,深度解析肥害

作者:山西奇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4-04-14 点击:1

202404152028.gif

202404151440.jpg

我们有时会发现,给农作物施肥后,不仅不见植株返青转绿,反而发黄甚至凋萎死亡,这便是“肥害”的结果。

农作物为何会发生肥害?

 

要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得先了解农作物是怎样吸水的?

农作物是根毛表皮细胞的突起部分通过渗透作用进行吸收水分的。农作物根毛细胞溶液与根系周围的土壤溶液之间构成一个渗透系统。在正常情况下,根毛细胞的浓度比土壤溶液的浓度大,水分便从土壤中通过根细胞原生质向细胞液渗透,这样,农作物形成正常的生理吸收代谢。反之,土壤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内的水分便向细胞外扩散,形成反渗透作用,使细胞原生质失水与细胞壁分离,引起细胞干枯,停止生命活动,导致植株凋萎死亡。

 

若施肥浓度过大,特别是干旱天气施肥浓度过大,容易导致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的浓度,使细胞失水发生细胞质、壁分离,从而使茎叶凋萎,特别是农作物苗期阶段,细胞液浓度更低,在施肥浓度过大时,更易产生肥害。

 

因此,施肥时应注意看天、看苗、看肥合理施用,坚持宜淡不宜浓的原则,防止农作物产生肥害。

 

肥害有什么表现

202404154364.jpg

 

脱水型

由于一次施用化肥过多,或施用浓度过大,或土壤水分不足,施肥后,土壤内肥料浓度大,引起作物细胞内水分反渗透,造成作物脱水,往往使作物出现萎蔫,像霜打或开水烫的一样,轻者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重者造成死亡。


 

202404151501.jpg


烧伤型肥害

有的化肥,如碳铵在气温比较高的情况下施用,容易产生大量氨气,烧伤作物叶片,轻者作物下部叶尖发黄,重者全株赤黄枯死。又如前所述,在旱育苗床,施尿素或其他性化肥时,盖上农膜,膜上的露珠因肥料浓度大,滴于稻苗叶片上,滴一点便形成一个烧伤似的叶斑。

微信图片_20240415175525.jpg 

毒害型肥害

有些化肥如石灰氮,如果直接施用,会在土壤中转化,分解过程中产生一种有毒物质,毒害作物根部。又如在水稻田施用过量的硫酸铵后,稻根会因硫化氢毒害变黑,引起作物受害乃至死亡。

微信图片_20240415175549.jpg 

养分浓度过高型肥害

化学肥料或有机肥料往往一次性施用总量过多,超过蔬菜所需量,在土壤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土壤盐分浓度过高。

202404151351.jpg 

发生原因:由于土壤中盐度过高,多数蔬菜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功能受阻,严重的甚至发生细胞中的水分倒流入土壤中,出现反渗透现象,导致蔬菜根部细胞脱水产生肥害。

为害症状:造成蔬菜脱水,出现烧苗、烧根、僵苗不发、叶片畸形等现象,植株发蔫似霜冻或开水烫过一样,轻则影响生长,严重时作物逐渐萎蔫枯死。

施肥时有3 种情况易发生浓度过高型肥害

施肥部位不当

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根系吸收能力强的是在根系外围的白根和根毛区。如果将性的化肥直接施用于主根部位,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而烧根。

 

施肥量过大

202404152296.jpg 

施肥的量和浓度要把握好。上图就是由于底肥施用过量而导致黄瓜发生肥害,大面积萎蔫。叶面喷施时也要注意,高浓度的叶面肥会导致叶片细胞原生质失水,出现焦边叶。

 

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202404155838.jpg

 

施用有机肥可以满足植物所需的营养成分,但是要施用腐熟好的,如果嫌麻烦可以用商品有机肥。未腐熟的有机粪肥,在土中继续分解,会酸化土壤并释放出热量,同时还能携带大量的病菌,寄生虫卵,易导致肥害、病害一起发生。

202404151562.jpg 

气体毒害型肥害

主要指氨气、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气体毒害。多数来源于肥料分解、挥发而产生。

 

氨气毒害

微信图片_20240415175847.jpg 

氮肥、有机肥等都会挥发出氨气,特别是在气温低、土壤碱性的环境中更甚。当氨气浓度达到量时,蔬菜地上部分会发生急性伤害,叶肉组织崩坏,叶绿素解体,叶脉间出现点或块状黑褐色伤斑,严重时造成全株枯死。

 

亚硝酸气体毒害

微信图片_20240415175918.jpg 

亚硝酸气即二氧化氮,当地温较低、土壤通透性差时,过量施用氮肥后,氮肥硝化过程会受阻,亚硝酸态氮在土壤中大量积累,遇上酸性土壤的话,亚硝酸气体则会大量溢出。亚硝酸害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主要危害叶片。急性型:叶片上形成很多白色坏死斑点,严重的斑点连片或枯焦。慢性型:仅叶尖或叶缘先黄化,后向中间扩展,病部发白后干枯。

 

二氧化硫气体毒害

202404157360.jpg 

室内施用大量生饼肥、有机粪肥后,由于温度较高,在腐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硫化氢,硫化氢在空气中进一步氧化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气体由气孔进入叶片,再溶解浸润到细胞壁的水分中,使叶肉组织失去膨压而萎蔫,产生水渍斑,后变成白色,在叶片上出现界限分明的点状或块状坏死斑,严重时斑点可连接成片,造成全部叶片枯黄。

盐分积累型肥害

202404156318.jpg

 

(辣椒棚土壤起白霜)

由于施肥量大,土壤中的一些可溶性盐分会聚集在地表就像上图一样。地表盐分含量高,导致根系生长严重受阻,有的地块甚至无法耕种。危害症状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化,叶色黑绿有硬化感,心叶卷曲,嫩叶及花萼部位有干尖现象,根变褐色以至枯死,果实生长缓慢,受害严重的植株甚至会出现萎蔫、枯萎。

有毒有害物质型肥害

202404151554.jpg

 

(花生缩二脲中毒)

肥料中缩二脲、游离酸、三氯乙醛(酸)和重金属元素含量控制不当,同样会引起蔬菜肥害。通常是这些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累积致害,伤害根系,破坏植物,就不逐一说明。

其他肥害现象

用尿素作种肥或拌种,因尿素是高浓度肥料,又含有量的缩二脲,与种子接触后会影响其发芽,乃至使其丧失发芽力。又如过磷酸钙拌种,如用量过多,也会影响种子发芽。据试验,用1%的硼肥浸大豆种4小时后播种,不发芽。氯化肥过量会伤害氯敏感作物。

 


相关标签:
小麦整个生育期管理,大概可分为3个阶段:后期管理、春季管理以及冬前管理,这3个阶段的管理和小麦产量的高低密不可分。因此,小麦的冬季管理尤为重要,下面就来说说11月份小麦田间管理要点。01严防草害‌对于播种偏早的麦田,为了防治麦蚜虫、灰飞虱和叶蝉,可喷洒农药。喷药时,白天温度要高于10℃,低温下不建议用药。02查苗补苗‌小麦缺苗率在20%以内属于正常现象,严重者可达30%以上。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补苗时要用同品种的麦种,用20℃温水浸泡5个小时后,在湿布中催芽至露白,可以在缺苗处开沟补种,根据土壤湿度适当浇水。03适时冬灌‌冬灌可以加速土壤中秸秆腐烂分解,增加水分、粉碎土块、沉实土壤、弥补土缝,提高冬季时麦田保温保墒、保肥能力和小麦的抗旱抗寒能力。当地自然平均气温连续稳定在5-7度左右时冬灌合适。04追施冬肥‌冬肥量宜少不宜多,高肥力地块、壮苗、旺苗应少施或不施。未冬灌地块可不追施冬肥。 05适时划锄‌当小麦冬前遇雨、冬灌或者其它原因造成土壤板结时,要对麦田进行划锄,以破除板结,通过保墒,根系和幼苗的健壮生长。06分类管理‌对于播种质量好、出苗正常的麦田,播后1个月内一般不需进行田间管理。对于地力较差、底肥施用不足或秸秆还田麦苗发黄的地块,应抓住冬前降水有利时机追肥。对于播量偏大、播种过早或有旺长趋势的地块,要视天气情况酌情开展化控或镇压。07预防冻害‌11月份大部分地区将迎来寒潮,预防冻害是重中之重。对于整地质量差、地表坷垃多、秸秆还田量较大的麦田,要在降雨降温前镇压1~2次,压碎坷垃,弥实裂缝,提墒保墒。 08停止化学除草化学除草的温度一般为10°C以上效果较好,低温度不得低于5°C,温度低易发生药害。建议待气温回升或是早春再进行化学除草。09喷施生长调节剂‌有条件的农户可以在降温之前叶面喷施弘蕊氨基酸水溶性肥料(或奇蕊氨基酸水溶性肥料(叶喷型))等,增强小麦抗低温能力。10防治病虫害‌及时防治病虫害,依据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及地下害虫等病虫动态,适时开展防控,压低病虫基数,减轻中后期防控压力。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抗寒能力和生长质量,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氨基酸液体肥 氨基酸液体肥 氨基酸肥料 氨基酸液体肥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氨基酸液体肥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