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山西奇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News

服务热线15235932388

事实证明!土壤中没有它,施再多肥料效果也不好!

作者:山西奇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4-10-15 点击:2

202410262438.gif

202410261352.jpg

没有“有机质”的土壤,种啥都长不好!为啥这么说呢?看完的文章您就明白了!

大家要知道: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代表者土壤肥力的高低。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能促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过程的条件,提高土壤的吸收性能和缓冲性能。土壤有机质过低的土壤就低,容易板结,酸化,作物容易得病。

数据显示:日本果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在5%左右,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5%到8%之间。

 

在北京天汇园,为了增加土壤有机质,对三四年生的小树一次性施农家肥1尺厚。在此基础上,每年每棵树都施大量的生物有机肥,所以天汇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达5.8%,生产的苹果全红味美,论个卖都供不应求。

 

但在我们很多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只有0.5%到0.7%。

 

这就像把果树种在沙漠里、种在水泥地里一样,怎么能产出好果呢?

 

202410261353.jpg

我们种植者知道:有机质本身就是养分的储藏库,同时深刻地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假设某一土壤表土有机质含量4%,有机质氮含量5%,一季作物中有机质分解率2%,则土壤有机质供应之氮可达80kg/公顷,此供应量几乎可满足大部分作物之需求量,据估算,1%的土壤有机质相当于含有18公斤养分/亩。

 

同时有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有机质从2%降低到1.5%,土壤的保肥能力将下降14%。

 

此外,土壤有机质深刻影响水分的存储。一英亩大、一英寸厚、含2%有机质的土壤储水量可达12.1万升,含量5%和8%的土壤分别可储水30.3万和48.5万升。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从1%升到3%,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加6倍。

 

202410265203.jpg


当然,土壤有机质也深刻影响着土壤的质地和结构。丰富的有机质下,土壤可以形成稳定的大量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不仅抗土壤侵蚀,也为根系提供理想的水分和空气条件。


主要的是,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各种大大小小生物的碳源和能源。丰富的有机质下,土壤中自然形成庞大的食物网,构建的系统,这个庞大的系统是土壤活力的来源,从养分转化直到病虫害控制,都起着为重要的作用。

202410261361.jpg


土壤地力的高低,由六大因素决定。有机质、水、肥、气、热和有益生物中,有机质是决定后几项能否发挥的关键。缺乏有机质的土壤,水肥再多也无法被作物吸收,气和热也不能很好地留在土壤中,有益生物无法存活,土壤板结加重,矿质元素(复合肥)被土壤固定。可见,有机质才是土壤肥力高低的决定因素,有机肥才是果树等所有植物实现持续丰产的当家肥。如果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达不到2%,作物连年丰产就是一句空话。


现阶段,农业部门和各级技术人员都在喊提高有机质,但到施肥时,有些人总想把钱花在复合肥上,好象氮磷钾能看得见,钱花得值。其实不然,如果有机质不足,你等于把肥料施到了沙漠里,施到了水泥地里,不被转化,不被吸收,白花钱自己还不知道。只有多多施入有机肥,土壤活化了,菌群繁殖了,才能把许多固定在土壤中的大中量元素分解吸收了,这才是一举多得!


相关标签:
近期,外界气温回升较快。晴好天气,大棚内短时间内就会升高至30℃甚至以上,白天棚体储热也会让棚内夜间温度偏高,上半夜时常保持在20℃左右,这样高的温度,让棚内蔬菜生长异常。不少苗期蔬菜出现了旺长,结果期蔬菜花芽分化不良、花小而少,形成的果实畸形、小或者空心的情况。随着外界温度升高,棚室管理需要改变。合理分次放风、防止夜间温度过高冬季棚室环境条件以低温、寡照、高湿为主,因此冬季以保温、增光为主。但随着天气转暖,气温提升,光照加强,棚室环境随之变化,逐步由单一保温进入控温阶段。严控夜温。随着外界温度升高,棚内白天和夜间温度迅速提高,加之棚室覆盖物未撤掉之前,保温性较强,容易出现夜间温度较高的情况,使得呼吸作用增强,植株易出现徒长,膨果慢,生理性问题多发。建议菜农在放风上下功夫。白天可提前分次通风,待温度上升至30℃时,开始敞小风口通风,然后逐渐拉大通风口,茄果类蔬菜棚内温度保持在28℃-30℃,瓜类蔬菜保持在30℃-32℃。保证下半夜温度在15℃-17℃时,下午晚关闭风口或者不关闭风口。而当前夜温仍在10℃以下,还需要下放保温被来保温,但下放时间需要随时调整。晴好天气,应在棚内温度下降至17℃-18℃时,再下放保温被。及时撤掉反光膜。棚内光照条件可以满足蔬菜生长的需要,应及时将反光膜撤去,以免光照经反光膜反射到果实上,导致蔬菜出现日灼现象。而随着天气转暖,大棚后墙储热过多,还会造成夜温过高,植株营养消耗较大。在此,建议菜农在大棚后墙种植瓜类、豆类等蔓生蔬菜,这样既可充分利用大棚空间,提高种植效益,又可降低后墙的储热能力,避免夜温过高。 蒸腾作用加强、适当增加浇水次数随着天气转暖,棚温升高,地温提升,植株的生长速度也明显加快,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菜农朋友加强肥水管理,既要养根促根,又要增加营养供应,提高产量。天气转暖后,蔬菜需水量大增,要及时浇水,根据土壤墒情,缩短间隔期,及时浇水。浇水前,菜农要注意查看天气预报。浇水选择在晴天进行,且好能保证浇水后有2-3天的晴朗天气,利于棚内湿气的排出。水量大小要控制好。水量太小,易造成根系浮于地表,一旦管理不当,根系容易受伤;水量太大则会造成沤根。高温季节浇水,应灵活调整浇水量。对于长势正常的植株,菜农可小水勤浇,保证水分供应。对于生长前期出现徒长的植株,要适当控水,根系深扎,平衡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可大小水结合进行,好先浇一次小水,待植株适应后,再适当加大浇水量,避免久旱之后浇大水,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对于刚定植的小苗,也要大小水结合进行,大水浇透发根,小水湿地皮降温。当蔬菜出现药害时,菜农可及时喷洒清水淋洗叶片,降低蔬菜受害的程度。当连阴天转晴遇到高温强光时,菜农可叶面喷洒清水,避免蔬菜萎蔫。喷水降温时,要注意控制好喷水的时间和水量。一般来说,在高温天气来临后,一般从上午9时左右,棚内温度就会接近30℃甚至更高,需要开始喷水,建议每次喷水10分钟,间隔半个小时后再喷水10分钟,保证蔬菜叶片上有水但不滴落。喷水时,一天好不要超过4次,否则,容易导致棚内湿度过大,诱发病害的发生。在浇水时,为了保证蔬菜营养供应,及时冲施肥料,可选择弘蕊奇蕊氨基酸,既保证根系养分供应,又能提供作物生长所的营养元素。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浇水次数增多,有的菜农为了节省成本,在冲肥时不再重视养根护根肥料的补充,这种做法欠妥。春季棵子长得快,根系养护同样重要,如果根系生长跟不上,无法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营养供应植株和果实生长。 棵子长得快整枝打杈方式要跟上天气转暖后,蔬菜植株生长加快,蔬菜枝叶茂密,使得株行间通风透光性降低,尤其是植株下部易形成郁闭的小环境,影响果实上色,容易加重病害发生。因此,要及时做好整枝打杈的工作。黄瓜、丝瓜等葫芦科蔬菜,要及时摘叶并落蔓。对于黄瓜、丝瓜下部早已老化的叶片,光合作用降低,光合速率下降。一旦落蔓后,上部叶片降到下面,造成上下部叶片重叠,下部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营养甚至还不足以满足其自身需要。因此,落蔓前要先将下部老叶摘除,待伤口干燥后再进行落蔓。当然也可与落蔓同时进行,单棵先摘叶,后落蔓。茄果类中的尖椒和圆椒,每次摘椒后都要将无效的结果枝、内膛枝及时疏除。去除内膛枝叶,目的是避免植株间郁闭,增强通风透光性,同时利于果实转色成熟。植株外侧枝叶所处空间大,采光好,长势强,外侧产生的侧枝可作为结果枝培养。而对于一大茬彩椒,要及时变四主枝结果为二、三主枝结果,即将椒棵上的弱枝、无花果的空枝及早摘除,一方面减少了植株的营养消耗;另一方面能株行间通风透光。到了植株中后期,即便四主枝长势相等,也要为保持植株长势而摘除其中的1-2个主枝。需要注意的是,在整枝打杈后,当天好喷洒一遍保护性的药剂,如百菌清+中生菌素,防止细菌性病害从摘叶的伤口处侵染,造成细菌性病害的流行。 环境变化大防治病虫害侧重点有变进入春季后,病虫害也有所改变,冬季发生严重的灰霉病、菌核病、霜霉病等有所减轻。春季忽干忽湿的棚室环境,非常利于蔬菜霜霉病、靶斑病、白粉病、细菌性病害发生,下一步光照更强,脐腐病和日灼病也会有发生,要提早预防。白粉病对硫制剂敏感,防治药剂以甲基硫菌灵等为主。细菌性病害易造成茎秆、果实腐烂,有恶臭味,防治药剂以铜制剂、抗生素等为主。随着天气转暖,虫害成为蔬菜生产的主要威胁之一,菜农要注意早发现,早预防。棚室中越冬的害虫较多,白粉虱、螨虫、蓟马这三大害虫仍然会高发。在以后的管理中,放风口处设置好防虫网,棚内挂好粘虫板,定期喷洒防虫的药剂。弘蕊氨基酸,动物毛发高温螯合而成,营养全面好吸收,小分子氨基酸直击作物需求,能有效提高作物吸收利用能力,养根壮根,改良土壤,作物根际环境,同时提升作物抗旱抗寒能力,提质增效,壮果靓色!氨基酸选弘蕊!  氨基酸液体肥 氨基酸液体肥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肥料 氨基酸液体肥 氨基酸液体肥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氨基酸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