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山西奇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News

服务热线15235932388

只认为微生物肥料贵,你却不知道它对你真的有大用

作者:山西奇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4-12-07 点击:0

202412207856.gif

作物长不好的原因是作物的根不好,作物的根不好是因为土不好,土不好是因为土壤里缺乏大量的有益微生物菌,所以解决当前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当务之急是在土壤中使用的土壤调理微生物菌剂。

202412201527.jpg

一、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组成成份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土壤有机无机质的转化,营养元素的循环;以及对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少的生物活性物质----酶的形成均有重要影响。腐植酸能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增强土壤酶的活性等事实,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所证实,而且一致认为,施用腐植酸使好气性细菌、放线菌、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增加较多。对加速有机物的矿化,营养元素的释放有利。因此,施用腐植酸,可以防治果树的烂根病、黄叶、小叶、枯萎病。

 

二、微生物菌剂对化肥和微肥有增效作用。

随着中国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化学肥料的生产和施用数量不断增加,增施化肥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投肥成本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等问题,也逐渐反映出来。目前,中国氮肥利率为30~50%,磷肥利用率10~20%,钾肥利用率为50~70%,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已经成为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提高化肥利用率途径很多,目前酸碱乘除微生物菌剂就是利用生物活性添加剂去活化腐植酸,增强其化合、吸附、螯合、微生物繁殖等化学活性和生物活性来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

202412206589.jpg

 

 

三、生物菌剂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生物菌剂的分泌物含有多种官能团,被活化后的含有益生物菌群的土壤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体内生理代谢有刺激作用,这种特性是一般肥料所不具备的,活化后的生物活性物质可提高种子、作物的生理活性,按浓度采用浸种、浸根、蘸根、喷酒、浇灌、做底肥等方式,对各种作物都有明显的刺激效果。综合表现在对根系发育的,对作物产量、质量因素的良好影响。(1)提早发芽,出苗率高施用生物菌剂,可加速种籽发芽,提高出苗率,在早春、低温下尤为显著(一般可提早1~3天发芽,出苗率提高10~30%)。(2)根系发达,吸收力生物菌剂对作物的根系发育有的作用,许多农科人员称生物菌剂为根系肥料,对根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刺激根端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与增长,使幼苗发根快,次生根增多,根量增加,根系伸长,可导致作物吸收水份和养份的能力大大增强。(3)对地上部分营养体生长的影响在养份供应充足的基础上,生物菌剂分泌的多肽类、酶类可刺激作用可使植株地上部分营养体生长旺盛,表现在株高、茎粗、叶片数、干物质积累等方面。

 

四、对产量的影响。

生物菌剂对不同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是不同的,对粮食作物,穗多、粒多、千粒重等起到增产作用,前期对分蘖、减少空秕率均有良好的效果。四、对作物生理代谢及酶活动的影响生物菌剂的分泌物进入植物体内后,对植物起到刺激作用,主要表现在,呼吸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增加,各种酶的活动增强,从而使果实提前着色成熟,取得高产、高值(经济作物的应市性)。

 

五、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微生物菌剂的施用,能使植物叶片气孔张开度减少,叶片蒸腾量降低,耗水量减少,植株体内的水分状况得到,使叶片含水率提高,从而为分穗和在籽奠定了基础,生物菌剂的施用还能够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对于物质的积累和千粒重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202412201099.jpg

 

六、增强作物的抗寒性。

施用生物菌剂对南方的早春育秧和北方小麦的抗寒都有明显效果。中国南方各地在早稻育秧,经常遇到低温多雨天气,往往发生死苗、烂苗现象,施用生物菌剂后,地温得到提高,秧苗素质普遍得到。西南农业大学在试验时发现,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冬小麦,由于经常出现倒春寒,麦苗普遍受到冬害,施用生物菌剂,有效地提高了小麦的抗寒能力,不同程度地减轻了冻害。

七、防治植物病虫害和。

微生物菌剂可有效地防治地下病虫害和植物病害及病菌。根据山东、河北、山西大量研究试验证明,生物菌剂对果树的腐烂、小叶、黄叶病、黄瓜的霜霉病、辣椒的炭疽病、病毒病等都有明显防治和抑菌的效果。八、生物菌剂对改变农产品品质的影响。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求农作物有较高产量,而且要求具有良好的品质特性。农产品的品质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施用生物菌剂,不明显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而且生物菌剂、,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是基础产业的重要产品。

 


相关标签:
病毒病俗称“病”,一旦感染很难,被称为植物的癌症,每年许多地块由于防治方法对科学,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病毒病难治的原因 病毒病是由病毒侵染引起的一种病害,病毒是一种具有活性的双螺旋结构蛋白质片段,在植物细胞内大量复制,消耗细胞内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破坏植物细胞,造成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不能得到满足,使植物生长发育受阻,常常表现为叶片、茎、果实等黄化、畸形、扭曲,甚至造成植物枯死。由于病毒比细胞还小,存在于细胞内部,细胞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受细胞壁和细胞膜的保护,细胞液浓度和酸碱性很难改变,一旦细胞液酸碱性发生改变,植物细胞就会因死亡,普通药剂也很难将将病毒变性,因此,植株一旦感染病毒病,就很难从植物体内并,这就是病毒病难治的原因,目前也是的难题。也没有能病毒病的方法。 病毒传毒途径 病毒病与真菌性病害不同,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毒昆虫危害:传毒昆虫是造成病毒病传播和流行的主要途径,传毒昆虫主要有蚜虫、飞虱、蓟马、粉虱、叶蝉、盲蝽蟓等刺吸式害虫,这些害虫在刺吸作物汁液的同时,将病毒也传播到植株上。(2)机械传播:病毒病也可通过摩擦产生的伤口,进入植物体内,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喷雾器、铁锹、锄头等生产工具,这些工具在使用过程,将植物叶片、茎秆等部位损伤,带有病毒的植物汁液,通过伤口就有可能进入的植物体内。(3)种子带毒:种子在生产过程中,植株感染了病毒病,病毒就会进入种子内部,在种子内部存活。当播种带有病毒病的种子时,植株就成为带有病毒的植株。(4)人为传播:农民朋友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打叉、绑蔓、打顶、摘叶、疏花疏果、采收等各种生产操作,不可避免给植株造成大量伤口,带有病毒的植株汁液就会在这些操作管理过程中,进入的植株体内。 发病原因 植株感染了病毒能否发生,还需要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不具备,病毒在植株体内不能快速大量复制,植株就不会发病,一旦环境条件适宜,病毒在植株体内就会大量繁殖,消耗植株体内的大量营养物质,植株不能正常生长,植株就会发病。植物病毒发病的主要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1)长时间高温:我国气象学上,将温度超过35℃以上就成为高温,在长时间的高温条件下,植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就会表现出抗逆性降低,高温有利于病毒的复制,因此,在长时间的高温条件下,病毒病很快就会发病。(2)长时间干旱: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果长时间干旱,植株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合成的有机质降低,植株生长就会受到影响,抗病性降低,病毒复制加快,植株很快就会发病。(3)抗病性弱:植物病毒病能否发生,与植株本身的抗病性也有很大的关系,品种抗病性强,限制了病毒的复制,病毒病就不能发生;抗病性差的品种,一旦环境条件不适宜生长,病毒病很快就会表现出来。发病早而且严重。 防治措施 病毒病不同于真菌和细菌性病害,在防治策略上要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为原则,进行防治,改变传统的防治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1)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十分显著,抗病品种及时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也很难发生。因此,防治病毒病的关键是选择一个高产的病品种,这是防治病毒病经济有效的方法。(2)防治传毒昆虫:传毒昆虫的危害是病毒病快速蔓延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治传毒昆虫的危害也是重点。在生产上防治传毒昆虫有效的方法是药剂拌种、土壤处理,通过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能从根本上保护植株免受传毒昆虫的危害和传毒。目前防治这些传毒昆虫好的拌种药剂有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等,有效的土壤处理剂有5%吡虫啉颗粒剂和4%噻虫嗪颗粒剂。在整地时,用5%吡虫啉颗粒剂或4%噻虫嗪颗粒剂1000~2000克/亩,拌有机肥15公斤均匀撒施,播种前再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按照药种比1:200比例进行拌种,即可有效预防蚜虫、粉虱、飞虱、蓟马等传毒害虫的危害,预防病毒病的侵入。具有持效期长,使用方便,效果好等优点。可从根本上预防病毒病的发生。   氨基酸液体肥 氨基酸肥料 氨基酸液体肥 氨基酸液体肥 氨基酸液体肥 肥料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